ECNU-MEM公开课|创新链路与长三角科创人才发展

2022-06-17

原文链接:聚焦长三角!华东师范大学MEM第四堂公开课暨招说明会(长三角专场)顺利举行


创新链路与长三角科创人才发展

课程伊始,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学术导师许鑫教授以“创新链路与长三角科创人才发展”为题授课。许鑫教授通过对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关系的研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此外,“人才与产业数据云平台”通过构建创新主题标签,将人才特征和产业需求特征关联,为三大产业链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国家和个人决策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持。

许鑫教授分享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特点。

在集成电路科创领域,许鑫教授将科创人才现状与需求作为研究方向,通过DLM大数据模型分析,得出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显著,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龙头企业成为头部研发人才集聚重地,高校和研究院所成为领军人才集聚基地的结论。许鑫教授指出:校企合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输送;聚焦在上游设计环节的高质量研发人才数量仍然较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军人才未能充分实现校企联合驱动创新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配置效率欠佳。在整体上,高校集成电路创新人才培育不足,高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聚焦设计环节,导致博士研究生等重要创新研发人才以及专科学历等专职基础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通过全球视角的比对,许鑫教授指出该产业规模增长迅速,集聚效应凸显。其中AI应用场景丰富,AI赋能百业趋势加快;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成果位居前列;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上海标准”崭露头角。此外,人工智能不仅限于计算机行业,人工智能的学科融合趋势正在加快。通过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上海人才培养能力仍较强,人才成长显著。

在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上海已形成了多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各园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上海生物医药技术研发聚焦全球前沿领域,并形成了四大人才群体:海外高层次专家和科学家人才群体、创新型企业家群体、研发人才群体以及工程师和高级技能人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研发优势领先全国,中游持续发力,下游特色发展。针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许鑫老师提出对策建议,即以上海为龙头,携手长三角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集群。

最后,许鑫教授以“G60科创走廊”区域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长三角地区人才分布和流动情况。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时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