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红色记忆”系列课程于普教附校正式常态化授课
2024年2月,智库中心在教育创新领域的重要孵化成果——基于教育元宇宙空间站的“红色记忆”系列主题跨学科课程,在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实现了常态化授课。这一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引领,同时与上海师范大学师生团队与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教师的紧密合作建设的成果。团队教师们每周带领学校六、七年级的同学在教育元宇宙空间站开展穿越式的红色之旅。

“红色记忆”系列课程涵盖思政和德育两大主题,共11个板块32节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响应了国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号召,而且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红色记忆”系列课程都是基于此背景,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位专家和师生团队联合设计开发,同时由图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以全景沉浸CAVE空间的技术路线带领学生纵横多个红色展览馆,由专业数字讲解员与现场教师同步授课,确保了教学的方向性和统一性。
课程内容方面,“红色记忆”系列课程作为该空间站的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该系列课程响应了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融合了历史、地理、文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展示了智库中心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精神和教育元宇宙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与价值,为未来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作为智库中心教育元宇宙实验室的校外基地,于2023年成功落地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开发的教育元宇宙空间站,也成为上海市首个在中小学建立的教育元宇宙设施。而本次“红色记忆”系列课程正式常态化开课更标志着智库在教育元宇宙研究从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后的一次重要突破。


展望未来,智库中心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将继续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并引入更多创新元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依托教育元宇宙物理实体空间,智库中心将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体,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打造更多IP式元宇宙数字教学内容。同时,在科学教育领域,学科教育正在开发更加互动和沉浸式的教学方案,未来会推出更多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支撑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智能体研发、多模态游戏化评测和反馈、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也将持续创新,真正为一线基础教育教学提供更有效、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解决方案。